大唐赘婿苏言知乎小说(苏言)全文在线阅读

公主府的园林之中,除了苏言没有间断的诵读之声,一片寂静。

早就被提前吩咐过的数名侍女,正伏案书写。

哪怕她们抄写的速度极快,但仍旧有些跟不上苏言的节奏。

每抄出一首诗,就有人将其送到府外,贴到府旁的墙壁上。

长孙冲想要让苏言:名声臭大街,所以极力想要搞一个大场面。

但苏言却不用!

他只需要让人将自己的诗作,贴到门口,自然便会有人前来。

唐人烂漫,最好诗歌!

能够传世的诗作,本身便有摄魂夺魄的魅力。

初时,路过的行人,见到下人将诗作贴在门口的举动,迷惑不解。

有好事者驻足停留,只是一眼,便被吸引了去,再也不愿意挪开目光。

有一人停留,便可引十人好奇。

不知不觉,公主府门前,便已经站满了围观的士子。

先来者一个个摇头晃脑,口中诵读着诗句,一脸如痴如醉。

后来者都是纷纷询问守在墙边的下人。

当他们得知驸马苏言,正在府内饮酒作诗,将这些诗篇张贴出来,供人品鉴之后。一个个都是惊讶得长大了嘴巴!

短短半个时辰,公主府两侧的墙面上,便贴满了纸张。

士子们一个个惊骇莫名。

难道这苏言驸马,一直都在作诗,没有停歇不成?

再仔细品读墙上的诗作,顿时又惊为天人!

这些诗作,每一篇,都足以名传后世。

细细品读,又发现这数量恐怖的诗作,风格变幻万千,情绪跌宕不定。

不自禁的,这些士子们想到了最近在长安城疯传的那个流言。

说驸马苏言乃是欺世盗名的虚伪之徒!

众多士子,自己平日便舞文弄墨,对那个有理有据的传言,本来颇为信服。

今日一见之下,才幡然醒悟。

原来,是自己坐井观天,从来没明白过天才的世界是如何而已!

时间不断流逝。

随着先来的士子们呼朋引伴,围在府门前的士子,越来越多。

不多时,竟然将公主府所在的大道彻底堵塞。

放眼望去,到处都是黑压压且在不断晃动的人头。

后来者挤不进去,只能听前面的人口口相传。

但这种方式,又怎么可能看得到所有诗的全貌?

他们听到的,多半是零星几句绝句。

但架不住贴出来的诗词,实在是太多。

数百句残诗流传开来,让后面的人,更是急得抓耳挠腮,恨不得冲到墙下,看个清楚。

这个时候,就见有几个下人抬着梯子从门内走出。

他们将已经贴满墙面的诗词,一取下。

这个举动,立刻便引来了围观的数千士子的一片哀嚎抗议。

士子们都以为,这些诗词的展示已经结束。

然而,接下来的一幕,却让所有人震惊不已。

又有一群下人出来,开始往清空的墙面,上张贴诗作。

不过一会儿,墙上的诗作,便被换了一波。

消息迅速在人群中流传,顿时引得一片哗然。

此时,这些士子心中,只有一个让自己想想就觉得浑身颤抖的念头。

“驸马苏言,居然还在作诗?”

这一波替换,让后来的士子捶胸顿足。

他们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!

墙面上的诗词,既然已经替换了一遍,那就会替换第二遍。

前面的那些诗作,他们还没有一睹真容呢。

若是这样一直替换下去,自己岂不是亏大了?

有家财丰厚的士子,立马挥舞着银子开道,想要挤到前面去。

却没有人愿意让位,场面一度十分混乱。

毕竟都是注重体面的读书人,很快,众士子便达成协议。

后面的士子,共同筹钱,请站在前面的士子们抄送墙上的诗作。

当下,就有人搬来了桌椅,数十名士子坐于墙下,奋笔疾书。

其他士子,则是在后面翘首以盼。

随着抄阅的诗作越来越多,自然有好事者,自己再誊抄一份,派人送给有事不能前来的好友同窗。沉浸于绝美诗作中的士子们,早已经忘记了时间的存在。

不知不觉,亥时已过。

长安城,小金库开启。

巡街的武侯走上街头,却发现往日这个时辰,早该沉寂下来的长安城,到处都是还未熄灯的房屋。透过很多窗户,都能够看到一些剪影,在不断摇头晃脑,隐隐还能够听到兴奋不已的诵读之声。此时,若是有人从天空往下看。

便能够看到长安城灯火通明的震撼景象!

待巡街武侯来到公主府门所在的道路上,拐过街角,眼前的一幕顿时让他们呆立当场。

原本宽阔的大道,此时几乎已经被摩肩接踵的人给填满。

黑压压的人群中,有人仰天长叹,有人放声高歌,也有人喃喃自语暗自垂泪。

这诡异的一幕,让巡街武侯直看得头皮发麻。

他们的心中,不约而同冒出一个让自己不寒而栗的想法:这些往日斯斯文文的读书人,集体发疯了?公主府内,苏言自己已经记不清自己已经吟诵了多少诗词,喝了多少酒。

192.jpg

但是,强悍的身体素质,让他头脑依旧极为清醒。

今天,本来就是他计划中的最后一场诗会,他早就准备好,要给自己的诗人生涯画上一个句号。今夜过后,天下再无人敢在诗词一道上质疑自己!

他根本不在意别人的质疑,但他不能不考虑长乐的感受!

长孙冲?

不过是一个跳梁小丑罢了,自己和他从来不是一个世界的人。

若不是顾忌长乐,哪怕是化身祖宗人灭了长孙一家又如何?

苏言面前的杨清白,面容复杂,恐惧、羞愧之色,轮番浮现,犹如变脸。不论如何,从开始到现在,杨清白的脚步并没有挪动半分。

他不敢!

因为此前当众质疑苏言,如今却被苏言拿出的一首首诗作打脸。

此时他若是掩面而走,日后,长孙冲那边,便再无自己的立身之处!

同时,他也不愿!

杨清白的心思虽然阴暗,但究竟是一个爱作诗的读书人。

他分得清苏言口中的那些诗作,究竟有多么恐怖。

心中更是清楚,如今的场面,绝对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!

自己,亲眼目睹了一位震古烁今的诗中仙人的诞生!

那些震撼人心的诗作,同样让杨清白心中触动不已。

所以,哪怕是明知这等注定会名传千古的美事之中,自己会以反派的面貌登场。但杨清白依旧甘之如饴!

内心的矛盾,让杨清白心中纠结无比。

但诚实的身体,早已经出卖了他的内心!

杨清白尚且如此,参加诗会的贵女们,此时更是状若疯狂。

她们从未想过,自己的有生之年,居然会亲眼见到这样的场景....

更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,在这个晚上,她们会因为诗歌歇斯底里,如痴如狂!李雪雁同样极为激动。

即便早就知道苏言有所准备,但真正到了这一刻,她却发现。

自己还是低估了苏言的诗才。

她忍不住扭过头去,看向双眼放光,静静的看着苏言的长乐。

李雪雁眼神复杂,无比羡慕之中,又夹杂着一丝丝落寞寂寥。

她深深看了苏言一眼。

“绣口一吐,便是半个盛....今夜,他一人便作了近乎几十年的文坛璀璨...

.....

另一边,长孙冲府上,杨清白迟迟未归。

参加诗会的所有人,都是心不在焉的闲聊起来。

长孙冲心中莫名有些慌乱,但又说不出来是哪里不对。

瞪了足足半个时辰,突然见到一人匆匆跑了进来。

“长孙兄,我突然接到消息,苏言在公主府诗会上,连续作诗,并将诗作张贴于府门前...因为快步疾行,那人喘着粗气,同时拿出一叠纸。

长孙冲劈手夺过,低头一看,顿时整个人呆立在那里。

“皇帝呼来不上船....皇帝呼来不上船....”.

看到长孙冲这副模样,其他人都疑惑不解。

有关系好的士子,从错愕失神的长孙冲手中,拿过那叠纸。

只是扫了一眼,此人同样一愣。

两人这般反应,顿时就引起了其他人的好奇。

很快,那一叠从公主府抄写来的数十首诗,便在诗会上传阅开来。

每一个人,看到那些诗词之后,都与长孙冲是一样的反应。

此时,他们只感觉脸上火辣辣的疼痛,仿佛被人左右开弓,狠狠的打了十几个耳光。

之前这些人还坚信不疑的对苏言的质疑,被这十几首诗击得粉碎。

“苏言开口作诗,一刻没有停歇。公主府门前的墙壁早已经被贴满,不知道替换了多少次。围观抄写的士子,都已经抄到手腕酸软,却不肯离....

前来送诗那人,神色无比复杂道。

很快,他的话就得到了验证。

片刻后,跑来送诗的人,接连不断,几乎排成长队。

那一首首新出炉的诗作,普通人一生之中哪怕只作出一首,都足以名传后世。

但此刻,便如同坊市之中售卖的大白菜一般,被苏言一股脑丢了出来。

更为恐怖的是,写这种级别的诗词,他仿佛根本不用思考,张嘴就来。

随着诗作源源不断传来。

在场的一众士子,先是羞愧,逐渐又变为震惊,到最后几乎全体麻木。

良久,一位士子放下手中的纸张,随后长叹一声。

“好一个春来我不先开口,哪个虫儿敢做声....今夜之后,我再无脸面作诗!”

随后,他面带愧色,掩面而去!

看到这一幕,其余士子,都是心有戚戚。

紧接着,越来越多的人,默默离开。

对这一幕,长孙冲熟视无睹。

此时,他正在拿着一页诗作,目光凝重。

良久之后,他突然自嘲一笑。

“请君暂上凌烟阁,若个书生万户侯....

长孙中的思绪无比复杂,心中不由得涌起浓浓的无力之感。

这天晚上,没有人知道苏言到底作了多少首诗。

人们只知道。

这天,长安的夜晚,灯火璀璨,一夜未眠!

翌日,皇宫之中。

清晨,李二被窗外的鸟雀叫声惊醒。

昨夜忙碌到很晚,但是他却没有丝毫的不悦。

反而,脸上难得的浮现一抹笑容。

昨日,李二去种了土豆和红薯的地里查看,发现两种新粮,叶子都已经完全枯黄。

想到苏言之前告诉他的,这便是这两种新粮成熟的标志。

李二连夜着急袁天罡入宫,要他卜算一个黄道吉日。

好巧不巧,今日就是一个好日子。

有生以来,李二第一次如此兴奋,以至于半夜未眠。

洗漱完毕,走出门外,便看到自小便跟随自己的内侍已经侍立在门前。

“陛下,金吾卫禀报,昨夜宵禁之后,城中略有混乱。”内侍小声说道。

李二皱眉,随后淡淡开口:“为何?”

内侍苦笑道:“所有混乱,都因驸马苏言而起....

紧接着,他冲后面挥了挥手。

顿时,就有七八个个手捧厚厚纸张的小黄门,走上前来。

紧接着,那内侍小声跟李二解释起了昨夜发生的事情。

“奴婢听说,驸马吟完最后一首诗之后,便宣布此后闭门谢客,不再作诗!”

李二听完,不由得愣住了。

他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居然是,原来当初长乐说自己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,竟然是欺瞒自己!小棉袄漏风,让李二的心情略带萧瑟。

不过,随即李二就高兴起来。

苏言的诗才,他当然就有所耳闻。

有之前的那一句“衣带渐宽终不悔”打底,李二对苏言作诗的本事,并没有多么惊讶。

只是他,在他心中,苏言写诗,完全是不务正业!

有才华能作一手好诗的人,他当然也欣赏。

毕竟再怎么忙碌,生活总要有一些消遣。

但是,作为皇帝,李二永远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。

哪怕苏言作诗的本事,高到能够让长安城一夜无眠。

在李二眼中,也没有任何意义。

身为帝王,他最在意的,是苏言力能掷象的武力!

在李二心中,诗才于治国无益。

要知道,虞世南能够入凌烟阁,可不是因为他诗字双绝,而是依靠着实打实的功劳!

前段时间李二和长孙皇后闲聊的时候,说起最近苏言声名远扬,还有过一丝担心。

他害怕苏言因此而沉湎于这些虚名,本来还打算忙过这一阵子,专门到长乐府上去敲打敲打他。现在看来,苏言却是人间清醒。

想着这些,李二欣慰的点了点头。

示意小黄门将苏言昨夜的诗作呈上来,李二随手翻阅起来。

不得不说,能够让全长安的士子都陷入疯狂,苏言的诗才,确实高绝。

李二一目十行,依旧看得津津有味。

当他看到最后那句,“请君暂上凌烟阁,若个书生万户侯”时,不禁会心一笑。

好小子,原来是这个想.....

抬头看了看天色,袁天罡算的吉时已经快到了。

李二将诗作丢回小黄门手上。

“装订成册吧!

随后,他便迈步朝御花园而去。

一进门,李二就看到,一身正服的李承乾,早已经等候在这里。

此时,他正带着一群内侍,站在田垄边,面容肃穆。

在他们身后,摆放着一个香案。

香案上,早已准备好的三牲、点心以及水果等贡品,整整齐齐码放在桌面上。

李二满意的点了点头。

古语有云: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!

今日是新粮出土的日子,在李二心中,那就是目前最大的事情!

这种事情,值得一次祭祀!

而整个大唐,有资格参与这种事情的,只有李二和太子李承乾,就连长孙无垢都不行。

见李二到来,负责主持祭祀仪式的内侍,立马尖声叫道:“吉时已到,请太子上香!”

李承乾一脸肃穆,来到香案前,恭恭敬敬点燃三根檀香。

对着:摆放在香案上的神农氏的雕像拜了三拜,将檀香插进了香炉之中。

又有内侍拿着敬天表章,在一旁宣读。

内容无非是歌颂神农氏的功绩,并表达一下让他保佑日后大唐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的希望。

简短的祭祀仪式,很快结束。

随后,李承乾来到李二旁边,一板一眼的垂手站立。

此时,李承乾满脑门的迷糊。

红薯和土豆之事,被李二视作绝密,此前就连李承乾都没有告诉。

七日前,李承乾就接到李二的旨意,下令让他沐浴更衣,并进行斋戒。

李承乾想’了好几天,也没想明白今日到底是什么大日子。

看着一脸兴奋的李二,再扭头看了看田垄间排列得整整齐齐,犹如即将被检阅的军士一般的枯黄叶子。李承乾心中的疑惑不仅没有减少,反而更加浓重了。


版权属于: 小林语录君-名人名言_励志语录_诗词大全_美文摘抄_名言警句_语录大全

发表评论

验证码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471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